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有線~無線楖論(1)

 

前日,在量測產品的Radio Testing(FCC)時覺得自己完全不了解wireless的基礎。也剛好看一個系列在介紹網路系統。

這也正好很網路的觀點來看wirelss的一些名詞內容(module,CSMA/CD,PSK,OFDM,FHSS.ie..)

 

而從有線到 無線,都是我們日常會碰到的通訊介面。 有線的串列USB 、無線wireless (2.4G,Sub 1G, 802.11 and Bluetooth)

然而這二者的差別及相同處?

 

1.base OSI and TCP/IP module

一直以來,對於這二個modele我一直聽到。但這二者到底有什麼差別及用途,都不太清楚明確。

其實有前'後及實作'理論上的差別。

image

TCP/IP :

從名稱就知是一開始就就用的。而就實作上也是以"此"為主。

其各layer 的定義如下:以internet為主

Link Layer : RJ45 ,

位於整個網路架構的最底層,負責制定資料傳輸的「實體」規格

Internet Layer : IP ,

網路層能夠提供實體介面網路卡1個邏輯上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IP位址,此IP位址是唯一的(或至少在同層級的網路中是如此),所以資訊才能夠傳輸到正確的目的地。此層會將資料的目的地和來源地寫入,如同我們在信件上填入收件人和寄件者。

除了賦予每個網路介面卡邏輯IP位址外,IP還定義了資料封包該如何繞送的規則,如同郵局有各地區的小據點,也有大型的轉運站,藉由這些規則,選擇較佳的傳送路徑,將東西正確傳遞

Transport Layer:

資料經過了應用層之後,下一層便是傳輸層,此層對應用層傳送過來的資料進行處理,建立2台電腦之間可靠的傳輸。在此層常見的2種協定為TCP與UDP,絕大多數應用層協定都會選擇TCP,因為TCP提供一連串偵錯、重送、資料順序、流量控管等實作,確保2台電腦之間的連線正常

Application Layer :

HTTP,應用層的協定非常多,像是網頁HTTP、郵件POP3、檔案FTP

 

而在OSI中

,則是從通訊介面理論上的module,共有7個layer而各layer都可對映到TCP/IP的各別的layer

而且在 網路的設備也都用這個來區分,像是Hub 是L1 , switch L2 and router is L3。

因為它是以通訊理論上來區分,所以它也可以對所有的通訊介面分類(I2C,USB,SPI,UART),有些會取消或合併。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相對於TCP/IP module中有些是沒有的 Link Layer(TCP/IP) 合併physical and data lin Layer(OSI).

或是TCP/IP中的application layer 合併到 session , presentation and application(OSI)。

而在OSI module中,有

1.physical :同TCP/IP ,link layer

定義實際在媒介上的傳輸標準,大多直接拿取其它相關組織的規格直接使用,如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制定的一系列802標準

2.data link :

決定何時資料可由實體傳輸媒介發送,也包含錯誤偵測機制

3.network:

邏輯定址、繞送、傳輸路徑選擇,維護2端點之間的連線。基本上就是IP協定所執行的工作。

4.Transport :

確保會議層與網路層之間傳遞的資料沒有遺失、重複,還有錯誤復原以及流量控管等功能。

5.session:

負責交談如何開始、控制、結束。就像是有個會議主持人負責招集,制定開會流程,開會完後宣布散會。

6.presenation:

定義與轉換資料格式,如ASCII和EDCBIC文字編碼的轉換,我們才能夠在不同的電腦上看到相同的資訊,加解密動作也由OSI指定在此層中處理。

7.application:

提供應用程式與其它主機上程式溝通的介面,也提供使用者應用程式存取網路上資源服務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5859-network-architecture-2-arpanet-history-and-introduction-to-mac-ip-dns-concepts-review?page=5&related_post=tru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