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是我在embed.com找到的資料..這次則是在找silicon lab所看到的
8位MCU性能的不断提升、功能的不断强化,以及32位MCU在价格上的持续下
探,使16位MCU受到来自上述两方面的攻击,在发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全球MCU的进程和市场占有率来看,8位MCU仍然处在绝对主流的地位,占据全球MCU市场近一半的销售额,发展速度相对稳定;而32位MCU的增长则明显提速。相对的,16位MCU的状态则不容乐观,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下探至8位价格和上探至32位性能中努力。
“我们将跨越16位而直接进入32位MCU。”在采访Atmel亚洲/日本业务资深高级副总裁Jensan. C. Jen时他明确表示了该公司的产品策略。
作为一家颇具代表性的公司,Atmel在8位和32位MCU产品线上有各具特色的产品:以AVR系列为主打的8位MCU,以及基于AVR32和ARM架构的32位MCU。
在探讨Atmel的32位MCU策略时,Jen表示AVR和ARM系列两者除了分别采用AVR32和ARM内核,以及AVR系列支持 Linux但不支持Windows CE,而ARM系列支持Windows CE外,其它外围电路则完全相同。“半导体公司现在要更多地考虑最终用户的需求。我们的策略是在支持业界广泛认同的开放架构,如ARM,的同时,也推出具 有Atmel自主产权的产品,如AVR32架构,这是全球性的一种操作方法,”Jen表示,“而且,这两款MCU的应用领域也不完全相同:AVR系列更多 地面向手机、数码相机、PDA、汽车信息娱乐、STB等应用;而ARM系列则针对功耗低,数据吞吐量大的应用而开发,如生物认证、语音识别、加密/解密设 备等。”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8位MCU占据主流的原因在于其功能和价格的适中性,往下打压4位MCU的发展空间,往上挤占了16位MCU性能的覆 盖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一天与Digi International北亚及大中华区系统工程经理郑炽明的交谈中,他提到了该公司最新的RCM 4000和RCM 4100控制模块。两者均采用Rabbit 4000 8位处理器内核。“我们产品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在8位芯片上实现了以太网通信功能,成本和速度都是我们的优势,”郑表示,“而在性能上,其速度与16位相 同,可以在8位处理器架构上具备16位指令和16位地址总线。”该产品也可在8位处理器架构上提供加密功能,而通常受8位处理器速度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 点。“这对门禁、POS机、计费器等应用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其可以替代传统的ARM+1M内存+以太网芯片的解决方案,仅器件成本就降低了50%。”郑强 调道。
32位MCU的快速发展则完全取决于应用复杂度的提高以及对安全性的日益关注,很明显,复杂应用和安全性需要更强大的处理能力。“以金融 领域为例,要保护用户的利益,今后不仅仅是采用指纹识别,在不久的将来,面部识别等也会很快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复杂的系统一定需要一个独立的安全处理芯 片,而这正是32位MCU的优势。”Jen强调。
很多公司进入到16位MCU的市场中,占据着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的一定份额,而在价格上努力与8位产品抗争,在性能方面逼近32位,是其发展之路。
4位MCU基本上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展望未来,是8位、16位和32位共存互补,还是形成8位和32位占据主流的局面?快速变化的应用将会给出答案。
8位MCU性能的不断提升、功能的不断强化,以及32位MCU在价格上的持续下
探,使16位MCU受到来自上述两方面的攻击,在发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全球MCU的进程和市场占有率来看,8位MCU仍然处在绝对主流的地位,占据全球MCU市场近一半的销售额,发展速度相对稳定;而32位MCU的增长则明显提速。相对的,16位MCU的状态则不容乐观,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下探至8位价格和上探至32位性能中努力。
“我们将跨越16位而直接进入32位MCU。”在采访Atmel亚洲/日本业务资深高级副总裁Jensan. C. Jen时他明确表示了该公司的产品策略。
作为一家颇具代表性的公司,Atmel在8位和32位MCU产品线上有各具特色的产品:以AVR系列为主打的8位MCU,以及基于AVR32和ARM架构的32位MCU。
在探讨Atmel的32位MCU策略时,Jen表示AVR和ARM系列两者除了分别采用AVR32和ARM内核,以及AVR系列支持 Linux但不支持Windows CE,而ARM系列支持Windows CE外,其它外围电路则完全相同。“半导体公司现在要更多地考虑最终用户的需求。我们的策略是在支持业界广泛认同的开放架构,如ARM,的同时,也推出具 有Atmel自主产权的产品,如AVR32架构,这是全球性的一种操作方法,”Jen表示,“而且,这两款MCU的应用领域也不完全相同:AVR系列更多 地面向手机、数码相机、PDA、汽车信息娱乐、STB等应用;而ARM系列则针对功耗低,数据吞吐量大的应用而开发,如生物认证、语音识别、加密/解密设 备等。”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8位MCU占据主流的原因在于其功能和价格的适中性,往下打压4位MCU的发展空间,往上挤占了16位MCU性能的覆 盖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一天与Digi International北亚及大中华区系统工程经理郑炽明的交谈中,他提到了该公司最新的RCM 4000和RCM 4100控制模块。两者均采用Rabbit 4000 8位处理器内核。“我们产品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在8位芯片上实现了以太网通信功能,成本和速度都是我们的优势,”郑表示,“而在性能上,其速度与16位相 同,可以在8位处理器架构上具备16位指令和16位地址总线。”该产品也可在8位处理器架构上提供加密功能,而通常受8位处理器速度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 点。“这对门禁、POS机、计费器等应用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其可以替代传统的ARM+1M内存+以太网芯片的解决方案,仅器件成本就降低了50%。”郑强 调道。
32位MCU的快速发展则完全取决于应用复杂度的提高以及对安全性的日益关注,很明显,复杂应用和安全性需要更强大的处理能力。“以金融 领域为例,要保护用户的利益,今后不仅仅是采用指纹识别,在不久的将来,面部识别等也会很快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复杂的系统一定需要一个独立的安全处理芯 片,而这正是32位MCU的优势。”Jen强调。
很多公司进入到16位MCU的市场中,占据着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的一定份额,而在价格上努力与8位产品抗争,在性能方面逼近32位,是其发展之路。
4位MCU基本上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展望未来,是8位、16位和32位共存互补,还是形成8位和32位占据主流的局面?快速变化的应用将会给出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